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规格值 (单位:um)公称内径d MC1组 MC2组 MC3组 MC4组 MC5组 MC6组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0~9 0 5 3 8 5 10 8 13 13 20 20 28
公称内径d
C2组 EMQ组
C0组
C3组 C4组 C5组
0~10 0 7 4 11 2 13 8 23 14 29 20 37
10~18 0 9 4 11 3 18 11 25 18 33 25 45
18~24 0 10 5 12 5 20 13 28 20 36 28 48
24~30 1 11 5 12 5 20 13 28 23 41 30 53
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更换气门导管的方法如下:
(l)选用与导管尺寸合适的镜头,将旧导管在压床上或专用导管拆装机上压出。
(2)新导管的外径与导管孔有一定的过盈(0.mmm)。为了便于压入,可在新导管外壁上涂以机油,再压入气缸盖内。如有条件最好均匀地把气缸盖加热至80~100℃,这样可防止气缸盖变形。
(3)检查所有气门导管的内径,与气门杆直径读数数值相比,如果配合间隙过小,应使用铰刀铰大导管内径。
(4)铰削配合。铰削时应不断地进行配合试验,简单的检验方法是,在气门杆上涂以薄机油,放入导管时如气门能以本身自重缓缓下降,间隙大致合适。
(5)气门杆的修理。气门杆磨损超过允许限度时,在无新品更换的情况下,可用镀铬法增大气门杆的直径,然后磨削至需要尺寸与导管配合。
一、轴承的滚动声
采用测声器对运转中的轴承的滚动声的大小及音质进行检查,轴承即使有轻微的剥离等损伤,也会发出异常音和不规则音,用测声器能够分辨。
二、轴承的振动
轴承振动对轴承的损伤很敏感,例如剥落、压痕、锈蚀、裂纹、磨损等都会在轴承振动测量中反映出来,所以,通过采用特殊的轴承振动测量器(频率分析器等)可测量出振动的大小,通过频率分不可推断出异常的具体情况。测得的数值因轴承的使用条件或传感器安装位置等而不同,因此需要事先对每台机器的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判断标准。
三、轴承的温度
轴承的温度,一般有轴承室外面的温度就可推测出来,如果利用油孔能直接测量轴承外圈温度,则更位合适。通常,轴承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小时后达到稳定状态。轴承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不同。如果润滑、安装部合适,则轴承温都会急骤上升,会出现异常高温,这时必须停止运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根据大量测试数据,表4-1列出了各种机械中轴承工作时外圈温度的平均值,以供参考。由于温度受润滑、转速、负荷、环境的影响,表中值只表示大致的温度范围。使用热感器可以随时监测轴承的工作温度,并实现温度超过规定值时自动报警户或停止防止燃轴事故发生。
四、润滑
(一)轴承润滑的作用
润滑对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和摩擦、磨损、温升、振动等有重要影响,没有正常的润滑,轴承就不能工作。分析轴承损坏的原因表明,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因此,轴承的良好润滑是减小轴承摩擦和磨损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轴承的润滑还有散热,防锈、密封、缓和冲击等多种作用,轴承润滑的作用可以简要地说明如下:
a.在相互接触的二滚动表面或滑动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把二表面隔开,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b.采用油润滑时,特别是采用循环油润滑、油雾润滑和喷油润滑时,润滑油能带走轴承内部的大部分摩擦热,起到有效的散热作用。
c.采用脂润滑时,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等异物进入轴承,起到封闭作用。
d.润滑剂都有防止金属锈蚀的作用。
e.延长轴承的疲劳寿命。
(二)脂润滑和油润滑的比较
轴承的润滑方法大致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种。为了充分发挥轴承的功能,重要的是根据使用调减和使用目的,采用润滑方法。
(三)脂润滑
润滑脂是由基础油,增稠剂及添加剂组成的润滑剂。当选择时,应选择非常适合于轴承使用条件的润油脂,由于商标不同,在性能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必须注意。轴承常用的润滑脂有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钙钠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铝基润滑脂和二硫化钼润滑脂等。轴承中充填润滑脂的数量,以充满轴承内部空间的1/2-1/3为适宜。高速时应减少至1/3。过多的润滑脂使温度升高。
(四)润滑脂的选择
按照工作温度选择润滑脂时,主要指标应是滴点,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性能,滴点一般可用来评价高温性能,轴承实际工作温度应低于滴点10-20℃。合成润滑脂的使用温度应低于滴点20-30℃。根据轴承负荷选择润滑脂时,对重负荷应选针入度小的润滑脂。在高压下工作时除针入度小外,还要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极压性能。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润滑脂时,钙基润滑脂不易溶于水,适于干燥和水分较少的环境。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对汽车配件及汽车用品的使用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广州市内大大小小的配件及用品经营店多而庞杂,其中的货品良莠不齐,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混迹其中,造成车主的损失,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人员的伤亡。为了让车主对各正厂品牌的有关配件及用品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从本周起在车主版面特别开设"精明消费通"栏目,向车主朋友们介绍各种类型、各主要汽车品牌配件的辨别方式。希望伴随着栏目的发展,尊重品牌、杜绝假货、使用正品的观念能深入人心。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把轴承称为汽车的关节一点不为过。在一辆车子上,不仅是它的四条腿---轮子需要使用轴承,但凡会转动的机器部件都少不了轴承的参与,它是传动系统中非常不起眼却关系重大的东西。因为工作量大,它的磨损度也比较高,所以更换轴承是汽车维修中比较常见的事情。走在汽配市场,发现经营各种品牌的轴承店多如牛毛,然而他们卖的轴承质量如何,是否真如包装上标示的是正厂品牌?这个疑问大概在每个车主心中都转悠过不少次。
以下向你介绍几种辨别轴承质量的常用方法:
外包装是否明晰:一般情况下,正厂品牌都有自己专门的设计人员对外包装进行设计,并且安排生产条件过关的工厂进行制作生产,因此包装无论从线条到色块都非常清晰,毫不含糊。(部分进口品牌的配件包装上还有专门用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独特设计,这在今后的内容中将会陆续地进行详细的介绍)。
钢印字是否清晰:在轴承体上会印有品牌字样、标号等。字体非常小,但是正厂出品大都使用钢印技术,而且在未经过热处理之前就进行压字,因此字体虽然小,但是凹得深,非常清晰。而仿冒产品的字体非但模糊,由于印字技术粗糙,字体浮于表面,有些甚至轻易地就可以用手抹去。
是否有杂响:左手握住轴承体内套,右手拨动外套使其旋转,听其是否有杂响。由于大部分仿冒产品的生产条件落后,完全手工作坊式操作,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掺进沙子一类的杂质,藏在轴承体内,所以在旋转的时候会发出杂响。这是和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并且用机器操作的正厂品牌之间最大的不同。
表面是否有浑浊的油迹:这在购买进口轴承时应该特别注意。由于国内目前的防锈技术还不是特别到家,所以对轴承体进行防锈处理时很容易留下厚厚的油迹,拿在手上粘粘稠稠,而国外原装进口的轴承上几乎看不到防锈油的痕迹,倒是特别细心的行家说进口轴承闻起来有一种味道,肯定是下了防锈油,只是看不到而已。
倒角是否均匀:所谓轴承的倒角,也就是横面与竖面的交接处,仿冒的轴承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在这些边边角角的部位处理得不尽人意。
|